“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青班开班式上直指根本。什么叫政绩?即为政之绩,即为政的成绩、功绩、实绩。鉴往知来,为官者把握好为人处世立业的“度”,才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实实在在做出为政之绩。
政治上要有鲜明的标度。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、立言、立业、立德的基石,考验的是政治担当,反映的是政治立场这个核心问题,说到底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。政治上如果不知何为“度”,最终将为自己的“无度”付出沉痛代价。因此,必须坚决杜绝立场含糊、信念动摇,甚至口无遮拦、妄议中央等突出问题,在思想上讲政治立场、政治方向、政治原则、政治道路,在行动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亮出自己鲜明的标度,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。
做事上要有正确的尺度。为官从政,当手握一把尺子,这把尺就是民心。处事用权时应时刻以此对标,衡量对不对、好不好。倘若觉得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”,刚愎自用,恣意妄为,迟早会出大问题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,不妨多看看焦裕禄、廖俊波等优秀领导干部,是如何把人民放在心中,是怎样以行动诠释为民。“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”,只有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正确把握好义与利、公与私的价值尺度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,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,就能让群众有更多、更直接、更实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廉洁上要有坚决的态度。心有所畏,方能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观察近年来落马的一些腐败官员不难发现,有的人不知戒奢以俭,大搞奢靡之风,以致滑入深渊而不能自拔,就是因为在廉洁自律上不能始终秉承坚决的态度,不是在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”的花言巧语中迷失方向,就是在“富贵险中求”的侥幸心理中铤而走险。“不能胜寸心,安能胜苍穹”。领导干部只有把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,在心中筑起敬畏的堤坝、廉洁的屏障,真正将政治纪律、组织纪律、廉洁纪律、群众纪律、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转化为自觉遵循,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,才能“随心所欲,不逾矩”。(文/宋鹏飞)